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Q魚

【整理心理學】身分轉換,20±的我們適合動手整理。

已更新:2021年7月4日

我先前剛好看到堀川波的一篇節錄文章:

《50+整理學:別讓娘家從生活的場所,變成囤積物品的「巢」》 

我思考著既然50歲可以說是一個人生重要分際線,那20歲呢?

20多歲的我們,+2從大學畢業,-2從高中畢業,±0則是《民法》規定的成年。

歷經身分轉換點的我們,是不是能夠在這個時候就開始整理自己的物品,

甚至,整理心情呢?


滿足了購物慾,但是這些物品都是讓夠讓我怦然心動的嗎?


大學畢業時,正要從學校宿舍搬行李回宜蘭的我,有這麼多行李…


我是個在學校宿舍住4年的人,不需要買桌子、檯燈,不需要添購額外家具。

而且每年寒暑假都會帶大部分行李回家,只留床墊、枕頭、部分衣服、文具備品,

棉被枕套都會帶回家洗,然後衣服我是夏天到了就把冬衣帶回家,所以衣服量沒有很誇張,

而且我每一年都會篩選要留的書,那些我覺得能夠轉賣或是轉送的,幾乎第一時間就脫手。

所以到底,我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東西?


我在大三的時候看了《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》這本書,大徹大悟的淘汰掉好多東西。

有我想無論過再久我也不可能再穿的家人買的衣服、不知所云的旅遊紀念品,

這讓我清掉了好多雜物,但是此時的我,還沒有真的明白,

我整理出來的空位,就是該留白的區域,而且有些東西,是真的不需要,

只是好像留著,我比較安心而已。


而到了大學畢業時,我把行李都搬回家,才真正震驚的發現:

我的觀念其實沒有改變,還是沒有理解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。


大學畢業後的茫然無措:整理,幫助我找到真正的理想我

這是回到宜蘭家裡之後,全部的行李。

我需要自己把它們扛到我三樓的房間,然後好好分類,理出個頭緒。

我那時候可能整理了差不多一個禮拜,打開房門就覺得頭好痛,


我覺得我又回到高中那個時候,床上只有一個坑,可以睡覺的坑,

旁邊都是衣服,要睡覺就把它們往旁邊撥。


我開始整理,我把衣服掛好、摺好,書本放好、文件歸檔好,

那個時候雖然有篩選,但是大多數是篩選年代較久遠的(高中以前),

而剛從學校帶回來的大學文件與書籍,幾乎是原封不動的上架,

因為我已經在學校篩選過啦?如果有東西要丟那不就代表我搬了垃圾回家?


最後我終於把東西都整理好了,房間不再到處都是東西了。

而那個因為身邊物品堆積成山,未來目標也渾沌不明的我,因為整理,療癒了身心靈。


也在那時,讓我從各種求職資訊中,

靜下心來,找到了「整理師」這個我心之所向的職業。


1. 人生第一階段的轉捩點:從學生身分畢業,成為社會新鮮人。

20±的我們,即使繼續讀研究所往上深造學業,

也因為處境不同於讀大學時期,感受已有所不同。

而身旁同儕大多數也都開始工作,大家對於自己的需求、

自己的未來漸漸看得清楚明白,沒有比這個時候更適合整理了!

整理,理物品、同時也在整理心。


2. 工作狀態不同,造就不一樣的「多」:常整理,提高物品新陳代謝。

20±的我們工作穩定,那表示會在一個地方久待,

無論是住家裡還是在其他地方租屋,物品量容易變得越來越多,

時常整理,檢視方向,將自己的定位朝向目標位置前進!


而工作不穩定的我們,要移動物品的次數會變多,

需要隨著不同的工作變動而轉換住所,搬家的機會變高,

而沒有時常整理的話,物品累積很多會不方便搬家,

適時篩選並留下真正需要的東西,才是解決之道。


-----

從剛開始自創個人品牌接案,過程中跌跌撞撞,

我努力的寫出專業文章、每天分享實踐記錄、想辦法用各種機會毛遂自薦,

但我難免覺得灰心喪志,感覺自己在「寒窗苦讀」,也不知道「一舉成名」是哪時候?


所以我進行了 #整理自我挑戰賽 記錄了自己的房間進化史,

一方面能夠創造更多的文章題材、一方面也真的持續讓房間變得更好。


這是現在的房間狀況,是不是很不錯呢😙


所以我想,如果能夠在20±這個時候就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跟心情,

往後人生的順遂,我想是可以預期的。


#20加整理學

#整理心理學 #居家收納 #收納整理服務

#雙北整理師 #宜蘭整理師

#Q魚老師

#Q魚老師的環保收納魔法

27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